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射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包括箱体,由上而下依次安装于所述箱体中的RFID读写器和射频开关控制板,用于给所述RFID读写器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用于给所述射频开关控制板散热的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均安装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箱体左右两侧的箱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和排气孔;工作时,通过箱体安装RFID读写器和射频开关控制板,通过第一散热机构、进气孔和排气孔为RFID读写器散热,通过第二散热机构、进气孔和排气孔为射频开关控制板散热,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
公开号:CN214335728U
申请号:CN202120411129.7U
申请日:2021-02-2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徐闯;李官虎;张健;刘信;黄丽巧;姚荣斌;黄振强;姚玲玺
申请人:Xinjiang Silk Road Liu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G06K7-1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射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
[n0002] 现有授权公告号CN2041665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通过在RFID读写器端与射频开关控制板端的电源端、控制端及射频信号端分别增加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及高通滤波器,实现电源、控制信号及射频信号共用一射频同轴电缆进行传输,且三者信号不易互相干扰,有效解决了RFID读写器与射频开关控制板之间连线复杂,易产生故障的技术问题。
[n0003] 但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时,RFID读写器中的第一供电模块、第一电源滤波器、控制信号发送模块、第一带通滤波器、射频信号模块、第一高通滤波器,射频开关控制板中的第二电源滤波器、第二供电模块、第二带通滤波器、控制器模块、第二高通滤波器、射频开关模块及若干天线单元等多个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无法以正确的方法将热量发散而出,工作过程中则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的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
[n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n0006] 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包括箱体,由上而下依次水平安装于所述箱体中的RFID读写器和射频开关控制板,用于给所述RFID读写器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用于给所述射频开关控制板散热的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均安装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箱体左右两侧的箱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均正对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电性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电性连接。
[n0007] 进一步,所述进气孔包括第一进气孔组和第二进气孔组,所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组和第二排气孔组,所述第一进气孔组和第二进气孔组分别设置于所述RFID读写器和射频开关控制板的左侧,第一排气孔组和第二排气孔组分别设置于所述RFID读写器和射频开关控制板的右侧。
[n0008]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孔组、第二进气孔组、第一排气孔组和第二排气孔组均为至少六个气孔。
[n0009] 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为第一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侧,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组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
[n0010] 进一步,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为第二散热风机,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侧,所述第二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气孔组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排气孔组设置。
[n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2] 实际应用中,通过箱体安装RFID读写器和射频开关控制板,通过第一散热机构、进气孔和排气孔为RFID读写器散热,通过第二散热机构、进气孔和排气孔为射频开关控制板散热,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
[n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4] 附图标记:箱体1;RFID读写器2;射频开关控制板3;第一散热机构4;第二散热机构5;第一进气孔组61;第二进气孔组62;第一排气孔组71;第二排气孔组72。
[n0015]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包括箱体1,由上而下依次水平安装于所述箱体1中的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用于给所述RFID读写器2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4,用于给所述射频开关控制板3散热的第二散热机构5,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均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一侧,所述箱体1左右两侧的箱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均正对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电性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2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电性连接。
[n0016] 使用时,通过箱体1安装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通过第一散热机构4、进气孔和排气孔为RFID读写器2散热,通过第二散热机构5、进气孔和排气孔为射频开关控制板3散热,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
[n0017]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孔包括第一进气孔组61和第二进气孔组62,所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所述第一进气孔组61和第二进气孔组62分别设置于所述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的左侧,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分别设置于所述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的右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机构4通过第一进气孔组61吸入冷空气为RFID读写器2散热,散热后的热气从第一排气孔组71排出;第二散热机构5通过第二进气孔组62吸入冷空气为射频开关控制板3散热,散热后的热气从第二排气孔组72排出,散热效果好,延长了多通道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使用寿命。
[n0018]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进气孔组61、第二进气孔组62、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均为至少六个气孔;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进气孔组61、第二进气孔组62、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分别至少设置六个,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的散热效果更好。
[n0019]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为第一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侧,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组61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散热风机将冷空气从第一进气孔组61吸入为冷空气为RFID读写器2散热,散热后的热气从第一排气孔组71排出。
[n0020]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散热机构5为第二散热风机,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侧,所述第二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气孔组62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排气孔组72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散热风机将冷空气从第二进气孔组62吸入为射频开关控制板3散热,散热后的热气从第二排气孔组72排出。
[n002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由上而下依次水平安装于所述箱体(1)中的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用于给所述RFID读写器(2)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4),用于给所述射频开关控制板(3)散热的第二散热机构(5),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均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一侧,所述箱体(1)左右两侧的箱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均正对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电性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2)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电性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包括第一进气孔组(61)和第二进气孔组(62),所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所述第一进气孔组(61)和第二进气孔组(62)分别设置于所述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的左侧,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分别设置于所述RFID读写器(2)和射频开关控制板(3)的右侧。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组(61)、第二进气孔组(62)、第一排气孔组(71)和第二排气孔组(72)均为至少六个气孔。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为第一散热风机,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侧,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孔组(61)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机构(5)为第二散热风机,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侧,所述第二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气孔组(62)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排气孔组(72)设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4317368B|2018-11-13|一种服务器
CN101453856B|2012-03-21|一种通信设备
CN105005368A|2015-10-28|一种风冷散热装置
CN214335728U|2021-10-01|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
EP2071910B1|2010-09-15|Method of heat dissipating for plug-in boxes in cabinet and air-guiding apparatus
CN208159095U|2018-11-27|一种实现前后散热的插箱
CN110446404A|2019-11-12|一种雷达散热结构
CN210093101U|2020-02-18|制动功率模块和电力电子设备
CN213485458U|2021-06-18|一种统一供风且均匀散热系统
CN210899459U|2020-06-30|一种bbu冷却设备
CN211909344U|2020-11-10|电气柜
CN213279981U|2021-05-25|一种新型网络交换机
CN203773415U|2014-08-13|一种指控计算机
CN213028847U|2021-04-20|一种车载环保数据记录终端的放置箱
CN212184003U|2020-12-18|一种户外使用的电磁屏蔽功率柜
CN212276329U|2021-01-01|一种基于5g通信用的信号处理设备
CN213462451U|2021-06-15|用于智能天线的便于快速散热的双面陶瓷高频线路板
CN210016319U|2020-02-04|一种不间断电源机柜
CN211321853U|2020-08-21|空调控制器用散热装置
CN214122898U|2021-09-03|智能降温主板
CN110999562B|2021-05-11|无线通信组件、遥控器及飞行器
CN213306037U|2021-05-28|一种bbu设备集中柜
CN213692218U|2021-07-13|储能系统
CN212677585U|2021-03-09|散热型井场采集器及其散热装置
CN210986788U|2020-07-10|风冷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411129.7U|CN214335728U|2021-02-24|2021-02-24|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CN202120411129.7U| CN214335728U|2021-02-24|2021-02-24|一种基于多通道超高频识别模块|
[返回顶部]